追溯烟台茶叶发展历史,南茶北引起于1966年,种源来自安徽、浙江两省。天博综合体育逐年试种,1973年经鉴定试种成功并组织推广。1976年,烟台全区建茶园12520亩。1970年茶园开始产茶叶,年产量3855公斤,1977年产量高达18万公斤。受自然气候影响,越冬御寒和管理投资成本高,制茶技术原始,劳动强度大,经济效益低,毁茶改种者多。截止1985年烟台全市茶园面积仅存600亩。
据烟台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张兴泽介绍,现代种茶再次兴起,始于2001年,烟台开辟出第一块试验田。与日照绿茶和崂山绿茶相比,这两个地方的绿茶都用茶籽,烟台是引进茶苗。老百姓开始成规模的种植是从2004年开始的。
这个推广过程并不顺利。烟台市茶叶协会办公室副主任贺晶说,在协会刚成立的时候,他们为了发动农民种植茶树,免费送给农民上万株茶树苗。但是这些茶苗并没有受到农民的“待见”,由于疏于管理,这些免费茶苗一年后大多死掉了。
“特别心疼。”贺晶说这话时有些无奈,在北方培育茶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从南方移植到北方,然后进行无性系培育,耗费了很长时间和经历。她回忆当时的情景说,有些家是烟台市区的技术员,不得不常驻在牟平的村子里。
观望,是多数农民对于烟台绿茶的态度。有些人对这个60年代就曾来过烟台的南方经济作物,总抱着看热闹的心理。他们不管你在别的地方推广的如何,能给他们增加多少收益才是最受关注的。“种茶树比种苹果更有赚头?有人种了,赚了我才相信。”贺晶说,老百姓很实在,讲未来的收益他们很难接受,但是如果村子里有人因为种茶树赚了大钱,他们就会慢慢跟着种植。
海阳,这个目前烟台最大的茶树种植基地,最早种植茶树的全部都是村支书。现在烟台其他县市区比如牟平、莱阳同样是村支书在带头种茶。